28只新股上市在即,打新基金火热又再度袭来,而在这一波打新浪潮中,机构资金成为捧场的主力军。
预估在三轮打新过后,带来不到1%的绝对收益率背后,机构资金云集,究竟图的是什么?
据了解, 年初以来,无风险收益率快速下降,打新基金低风险高收益率仍然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以C之名的机构资金
IPO的重启让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又开始在打新基金身上动脑筋,新发混合型基金、增设原有打新基金的C份额,为机构资金的进场开绿灯。
而以公募基金C份额之名的打新基金,也正在吸引着大量的机构资金跑步进场。仅在11月17日一天,就有10只基金成立,均为清一色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合计募集资金达到210.7亿元,单只基金平均募集金额为21.07亿元。在这10只产品中,就有9只产品的发行期为1天,均为闪电般结束发行。
从募集金额来看,7只新基金募集规模超过20亿元,最高的为国投瑞银新收益,合计募集规模为29.42亿元,最低的光大保德信睿鑫混合基金也接近15亿元,其余几只混合型基金的规模都在20亿元至30亿元。
统计显示,这10只基金的平均户数仅为340户,其中,融通新机遇、中融新经济、中欧琪丰等认购户数不足250户,若按照单只基金平均募集规模21亿计算,每只基金每户认购金额超过6000万元,显示机构申购踊跃。
而从新基金A类和 C类份额来看,其彼此间的悬殊很大,招商丰裕其A类份额为7万元,而C类份额为25亿元,国投瑞银新活力的A类份额为0.0035亿元,而C类份额为26.91亿元。
同花顺(行情82.77 -0.29%,买入)数据显示,11月19日又有8只基金成立,创金合信鑫优选、国富新机遇、南方利安等偏股混合型基金就占了6只,其余2只分别为债券型基金、保本混合型基金。而这6只基金也是发行时间极短,绝大多数都以A类和C 类份额同时募集,发行时间不超过2天。
南方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公司旗下的混合型基金偏向打新,产品是定制的,早先就拿到批文,只是当时IPO暂停了。产品的资金则是来自银行理财的资金池。
“我们公司的新基金主要是券商等机构的资金、散户比较少。新基金发行前,发行规模、申购、赎回费率基本上都是谈好的,机构资金走一下就行了,散户的资金很少,基本不用太多考虑。”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记者。
另外,深圳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也向记者表示,随着经济下滑,一些P2P资金没有寻找到好的投资标的,也会进入打新基金。
此外,原有老的打新基金,包括诺安创新驱动混合、交银周期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安信平稳增长混合等多只打新基金纷纷增设C类份额,此类基金的规模也是明显增长。沪上也有基金公司打新人士向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表示,公司打新基金规模控制在30亿元以内,目前份额已经全满,未来会根据打新政策的调整,发行新的产品。
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指出,上半年打新基金在银行端的资金成本为6.5%至7%,目前已经降至4%-5%。随着市场打新规则的变化,以及之前少数杠杆打新产品出现由于暂停后无法覆盖打新成本而出现亏损,目前公司没有参与杠杆打新产品,主要还是劣后端客户找不到了。
与此同时,市场多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本轮打新基金的资金主要还是来自银行理财的资金池。尽管IPO重启,打新基金热情有所回温却很难恢复到原先的火爆场面,尤其是上半年火热推出的杠杆打新专户。
诱人的无风险收益
尽管新股发行的交易所规则并未出台,在普遍预计明年打新基金收益将会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仍按照旧有规则,年底前28只新股将会成为2015年度的最后盛宴。
究竟,最后三轮打新能够给机构资金带来多高的收益,使得机构如此疯狂蜂拥扎堆打新基金?
沪上某基金公司的打新人士向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记者表示,年底三批新股发行,第一批还可以,后面二批量还是太小。
“我们预估三轮收益应该在0.6%左右,年化收益可以达到4.8%。假如新股中签率在0.7‰,新股上市卖出涨幅3倍,资金循环利用3次,那么年底28只新股可以带来收益为0.7‰*3*3=0.63%。不过,今年5月份新股涨幅曾达到最高的5倍,到时还需要看市场对新股追捧的程度和市场当时的情绪。”该人士进一步指出。
也有基金公司打新人士给出乐观预计,假如新股中签率不低于IPO暂缓前水平即0.10%,以新股上市3倍的涨幅,资金3次使用参与年末新股申购可获得0.90%的收益,扣除0.10%的申购赎回费用,净收益0.80%,考虑到仅占用资金一个月,年化净收益率有9.6%。
尽管即将开启的三轮打新盛宴,并不能给机构带来多么具有诱惑力的绝对收益,但却仍赢得了机构资金的青睐。在多位基金公司人士看来,当下打新基金热度回温和今年上半年的火爆背后有着不同的背景。
2015年,新股低价位发行,极高的打新收益对市场投资者尤其是追求低风险收益投资者的不二选择,保险公司、央企等机构资金蜂拥而至。目前打新基金的回温则是无风险收益下行资产配置荒下的必然选择。
回顾2015年以来,央行连续5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由原来的2%以上降至1.5%,市场无风险利率大幅下降。最为明显的,过往投资者疯狂追逐的宝宝类产品。极具代表性的余额宝近期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跌破并持续停留在3%,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在3%以上已实属不易。与此同时,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较年初也明显下滑。银率网统计显示,本周投资期限为1个月以内的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46%,较上周下降0.37个百分点,投资期限1个月至3个月的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8%,较上周上,0.02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从资金的使用效率来看,打新基金带来的无风险收益率仍然具有吸引力,自身的比较优势十分突出,满足了机构资金配置的需求。
打新基金或成季节性产品
事实上,机构云集打新基金,自是资产配置的结果,也同样存在年底基金公司冲规模的需求。
通常情况下,对于机构而言,资金额达到500万元以上,打新基金C份额可免申购费,持有一个月就可以免赎回费。而在多家基金公司激烈竞争下,打新基金的销售服务费也是一降再降,已降至0.1%左右,基金公司盈利已十分微薄。
从上半年风光无限,到中途遭遇大规模赎回,再到年底颇受机构青睐,2015年打新基金的命运可谓波折不断。在不少基金业内人士看来,打新基金未来的命运仍难以预料。
“就现有情况来看,打新基金未来的命运取决于多方面,包括新股发行政策,打新基金的投资策略等等,而最为关键的就是不断变化的新股发行政策。它直接决定打新基金的应对策略。大家都认为,新股发行新政的出台,会使得纯粹的打新基金将告别舞台。”前述沪上某基金公司打新人士表示。
由于打新基金目前普遍采取的是债券+新股申购的模式,短期而言,打新基金的收益由债券部分的收益和打新部分的收益共同构成。而对于2015年债券市场走势,中欧基金认为,目前的债券市场危、机并存。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之间资本流动再均衡的风险,美联储加息预期可能导致投机性资本阶段性流出中国。第二,股市回暖、IPO重启后,资本市场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需求重燃,可能流出固定收益市场。第三,在当下“资产慌”的大背景下,杠杆养券模式导致债券市场整体杠杆较高,一旦资金面或资产价格出现超预期波动,可能会引发跟风式抛售行为。不过,债券价格波动非但不是债券牛市的终结,反而可能会是中长期配置的不错介入时点。
伴随沪深A股市场的涨跌,打新基金命运随之起伏,或许它更多地成为季节性产品。打新基金规模中占比高比例的C份额,机构撤退与进场都让打新基金净值存在某天一飞冲天的潜在可能行。此前鹏华等基金公司旗下的打新基金就已上演。或许,在市场风险较高时,打新基金会成为抵御风险的选择,而在市场情绪高涨时,它又变成机构资产配置的组成部分。对于小资金普通散户而言,打新基金是否还具有吸引力,则需要考虑打新基金进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