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动态 > 综合资讯 >

银联:大佬的逆袭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时间:2013-09-27

   《财经国家周刊》6月独家报道《银联封杀计》的主角,日前再度站到舆论的风口浪尖——8月底,中国银联督促各成员银行统一行动,逐步将非金机构银联卡交易全面迁移至银联网络。

  随即,第三方支付的代表支付宝,日前以“众所周知的原因”宣布停止线下收单业务,直指中国银联的垄断、“收编”意图。

  垄断一词,对银联来讲,长期如影随形。

  从与VISA清算通道的国际之争,到跨行查询收费的国内话题,中国银联似乎逃不脱有关垄断的争议。“收编”第三方的企图,只不过是一个新注脚。

  曾供职于银联的一位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银联成立的初衷是打造跨行转接平台,依托平台优势顺势垄断了ATM机跨行转账、POS机收单等业务。但是互联网与移动支付快速发展超出了银联的想象,才有了银联逆市场化而为的“收编”。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业务迅猛发展,各大支付公司不仅在线上支付与银行直连,线下POS机收单业务也开始慢慢撇开银联通道。原本就缺少线上优势的大佬银联,如今还面临线下优势被蚕食的窘境。

  然而,就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时刻,银联传来高层人事变动信息。有媒体爆料,现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有望接替许罗德任银联总裁。两人都出身央行。但对此人事变动传言,银联“不予置评”。

  异化的“国家队”

  银联成立之初,背负着国家战略层面的任务。

  2002年3月,银联在上海挂牌成立,主要负责建立和运营全国统一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

  银联将这一交换网络喻为金融业的“高速公路”,类似于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银联最初并不被业界视为追逐利润的主体。

  出身央行的高管团队、85家银行发起的股东团队,也都给银联打下了“国家队”的烙印。

  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发展,ATM机和POS机应用的逐渐扩大。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银行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拓展这一部分业务,银联将原来分布在全国18个地区的信息交换中心整合为各个分公司,又成立了银联商务子公司,专门从事银行卡收单服务。

  此时的银联已不是单纯的卡组织,开始成为营利机构,以线下收单业务为主,且缺乏竞争者。

  根据易观智库2013年1季度数据统计,在POS收单市场,银联商务以绝对的交易额优势排名第一。

  在银联还沉浸在独占线下收单业务的垄断地位之时,电子商务领域却已悄然变化。

  从2004年开始,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始开拓互联网支付的蓝海。

  “当时,马云曾经找过银联,希望通过银联的信息转接平台来实现消费者可以使用任何一张银联卡就能完成网络购物结算。只是,在那个节点上,银联根本没瞧上这些支付机构。”前述业内人士称。

  一位阿里金融人士也表示,线上支付没有与银联合作,不只是费率的问题,跟整个支付清算行业的发展历程有关。第三方支付初期服务的电商规模较小,不是一个很受关注的行业,所以只好选择跟银行直接连接。

  搭不上银联的“高速公路”,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自建“省级公路”。“最开始我们一家家银行去谈,需要带上很厚的资料,需要不停地介绍自己,介绍支付业务的创新。”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直到后来有银行主动找上门合作的时候,互联网支付的春天便开始了。此时,支付宝和财付通已依靠各自的电商平台稳居线上支付的头两把交椅。

  2009年,银联旗下的一家专注线上支付的子公司——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ChinaPay)重装上阵,试图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2011年6月,银联正式宣布推出“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业务,直接挑战支付宝疾行推进的“快捷支付”。

  至此,银联的卡组织的身份已经异化。“可以说一半是官,一半是商,可以选择性地怎么赢利怎么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曹红辉说。

  暴利奶酪

  大举抢占线上支付市场的同时,银联的主体业务利润也呈高速增长之势。

  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银联净利润不到1亿元,到2011年底,便越过了10亿元的大关。

  银联收入主要来自两大业务,即POS跨行转接服务收入和ATM跨行转接服务收入。

  一位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介绍称,这两部分的业务收入基本占到银联整体营业收入的七成左右,尤其是POS机转接服务更是银联主要的稳定收入来源。

  按目前模式,POS机刷卡手续费由发卡行、收单机构、银联按照7:2:1进行分配。银联除了坐收一成的转接费用外,旗下的银联商务还是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收单机构。

  据央行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银行卡消费业务笔数超30亿笔,金额达到7.4万亿,其中跨行消费16.36亿笔,金额5.58万亿,分别占银行卡消费业务量的53.54%和消费金额的75.16%。

  按7:2:1的比例分配手续费,这一急速增长的市场为银联带来的收入不可谓不丰厚。

  “银联已经凭借链接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这一纽带,横跨了银行卡业务链条上的多个角色,也逐渐搭建了一条其特有的利益链条。”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人说。

  根据银联官方网站介绍,银联产业服务体系包括银联商务和银联电子支付两大重点业务子公司,以及银联数据服务、银联国际、银行卡检测中心、中金金融认证中心等多家公司,业务范围从银行卡收单、网上支付及增值业务等,逐步扩展到银行卡数据处理服务、银行卡境外受理服务、卡产品检测及互联网第三方安全认证等。

  “组织框架看上去很清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银联内部分、子、孙公司业务重叠现象严重,甚至会出现子公司与分公司抢业务的现象。”上述第三方支付负责人说。

  而对外,银联无法坐视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壮大。

  阿里金融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线上支付是市场化的行为,不同的银行跟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谈判,费率各不一样,更不必一定走银联的通道。在此人看来,银联已错失了互联网支付最好的发展时机。

  “各家支付公司开始从线上走向线下,银联的危机感逐渐增强。此时,银联利用其卡组织的身份来强调行业规范似乎就变得不难理解了。”上述第三方支付负责人说。

    “收编”

  银联在日前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上,推出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目标是“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这成为银联“收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一道紧箍咒。

  银联在上述议案中指出,其“收编”是出于规范市场的考虑。但曹红辉认为,市场要规范也是监管部门的权力,银联这样做肯定是越位了。银联最终走出这一步,“肯定是第三方支付威胁到它的利益了,将来第三方做大了就更难控制。”

  也有研究人士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来看待银联的意图,一是从整个产业链来讲,现在支付市场的价格战非常激烈,直接导致各家机构的收益微薄。银联通过搭建统一的平台来避免恶性竞争。二是,这对竞争造成负面影响,并且会影响支付企业在产品优化和客户体验上的创新动力。

  尽管银联尚未明确向第三方支付机构下发“收编”文件,但支付宝随即自断线下业务,反将一军。

  “支付宝本来线下业务就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做无疑是引起舆论同情,求保线上业务。但是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敢怒不敢言。”上述研究人士指出,支付宝本来与银联的合作就不多,而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还是与银联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8月29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曾召集一些第三方支付企业和银行座谈。上述阿里金融人士透露,在此次座谈会上,第三方支付企业表达的意见比较一致,即持反对的意见。

  支付清算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指出,银联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没有行政约束力,但它是一个会员制单位,对成员单位的有些业务是有规则的,类似商业合同的约束力。

  “协会主要是希望通过协调起到平台的作用,实现市场共赢,而不是一方打倒另一方。要尊重市场化的行为,尊重市场参与方。”上述负责人指出。

  除了口水战,目前各方机构均按兵不动,银联的“收编”行动似乎陷入僵局。

  对于这一事态未来将如何发展,曹红辉认为,即便支付宝、财付通等大型第三方支付企业不响应银联的要求,银行短时间内也不会断掉对他们的支付结算服务,但长期可能会替换掉。

  “第三方支付的信誉不如银联。比如在农村,三四线城市,大家根本不用支付宝。”曹红辉说。

  变局

  “收编”事件还在僵持、发酵之际,银联又传出了高管调整的消息。

  据报道,现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时文朝有望接替许罗德出任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曾在央行调查统计司、柳州分行等单位工作。而许罗德曾任央行办公厅副主任、支付结算司司长。银联半官方的色彩始终难以褪去。

  中国银联尽管在组织形式上是股份制形式的金融企业,但其是“金卡工程”的独家运营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和支付清算商。

  但一家独大、涉嫌垄断市场的状况,也使银联不断遭到市场非议。

  曹红辉认为,关键是要引入竞争,即转接网络不能由银联一家把控,“可以考虑成立‘金联’、‘铜联’,由央行成立也好,由民间组织成立更好。”

  在支付清算协会召开的协调会议上,有机构提出成立另外的支付清算机构。“因为目前中国毕竟只有银联一家卡组织,国际卡组织进入中国的步伐早已放慢,这会给业务机构一种一家独大且垄断的感觉,因此希望成立其他的支付清算机构,来参与市场竞争。”支付清算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说。

  曹红辉还介绍,以前有过建立“超级网银”的动议,他本人起草过相关文件,当时提出建立一个统一的互联支付结算系统,即“标准统一,系统互联”,除了银联所管的小额支付,证券、期货、外汇等大额支付都要进行互联。

  但由于监管权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包括一行三会、发改委、财政部等,该动议至今未能实现。“如果所有网络都开放,各个平台都连接,银联就麻烦了。”曹红辉说。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银联希望规范市场并防范风险,首先要做的就是其身份定位要清晰,不能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该人士建议,将中国银联和银联商务彻底股权分离,中国银联只履行卡组织的职能,即提供各个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之间的数据转接及清算业务,不再涉及到收单业务,也不再控制小银行的发卡业务。
 

资讯动态
最新资讯
热门排行
Copyright © 2003-2019 河南省金融产品网络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13018018号 电话:0371-69158308 邮箱:hnstrzxh001@163.com
地址:郑州市商务外环路20号海联大厦 邮编:450008